新春伊始,各地吹响了新一年项目建设的“冲锋号”,“三个一批”项目建设、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等密集推出,涉及投资规模均在百亿元级别,甚至是千亿元级别。在梳理和盘点这些项目后不难发现,以汽车行业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或先进制造业成为重点,投资力度远超以往。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出现了热潮,结合地方政府扩大投资的热情,或将带来我国汽车产业投资出现新一轮的快速增长(起码在意向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借此机会,汽车产业能在资源和要素上得到更多地方的支持,在经过市场竞争和洗牌之后,产业和供应链的布局也有望进一步优化,与此同时,市场信心也将因此增强。
各地项目总投资已达21.5万亿元
扩大投资无疑将成为今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正如开年第一个国常会上所强调的,今年要加大地方专项债券发放力度,鼓励地方投资,支持地方招商引资。2023年初,各地重大项目便接连上马,并陆续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从近段时间发布的消息来看,多地开展的重大项目投资建设金额巨大,且不少项目都与汽车行业密不可分。
据不完全统计,在春节前后,河南、陕西、福建、广东、湖南、江苏和辽宁等多地均有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总数超过3900个,总投资额度超过4.1万亿元。1月27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23年度省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正式印发,项目1580个,总投资4.09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480亿元。其中,福州东恒新能源汽车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和永安石墨前驱体、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项目等均在名单之中;1月28日,河南省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盛大举行,3325个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总投资3.19万亿元,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共计589个,总投资6279.5亿元,占签约总额的88.8%。一汽解放新能源商用车项目、盒子智行科技新能源整车项目、开封汽车城项目、洛阳申龙汽车氢能汽车制造项目和洛阳中航锂电装备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项目等名列其中;同一天,陕西2023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全省一季度集中开工795个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5646亿元,年度投资2285亿元,包括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二期和宝鸡吉利汽车新能源车型技改项目等;1月29日,广州举行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签约活动,共开工、签约项目460多个,总投资超6800亿元,在此次活动上,孚能科技和融捷锂离子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财政部在2022年度财政收支情况网上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将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有统计显示,仅1月,各地新增专项债发行就达到4912亿元。分析认为,结合专项债提前批额度的下达以及各地披露的发行计划看,今年一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有望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发行规模预计达1.5万亿元。
专家指出,一大批重点项目的集中开工,充分反映了地方政府谋发展、扩投资、促增长的信心和决心,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业,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稳定器”之一。
汽车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
“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今年地方招商和吸引投资的压力较大。”王青表示,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投资意愿较高,产业本身就处于投资热潮中,如今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高涨,汽车产业投资很可能因此出现新一轮的快速增长。
尽管业内普遍认为今年新能源汽车增速相较前两年会有所放缓,但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保持增长的势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有望超过900万辆,同比增长35%,渗透率将达到32.6%;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预测,在2022年650万辆销量的基础上,2023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850万辆,同比增长近31%,新能源渗透率将达到36%。与此同时,智能网联汽车也将在今年取得进一步突破。研究机构认为,2023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约1503亿元,ADAS级智能网联汽车在国内的销量也将增长至1481.1万辆,渗透率达到51.9%左右。毋庸置疑,随着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浪潮的到来,焕发全新生机的汽车产业正在成为拉动地方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绿色经济以及践行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也被国内多个城市视为招商引资的重头戏。
在王青看来,这一轮投资热潮能给汽车产业带来诸多益处:首先,汽车行业能在资源和要素上得到更多地方的支持,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其次,在经过市场竞争和洗牌之后,产业以及供应链的布局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强者更强。同时也会涌现出一些潜力巨大的新产业体系;第三,地方政府在加大招商力度时,投资与营商环境也会得到改善,这不仅能大幅提振市场和企业的信心,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制造和研发的成本,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
避免盲目和过热
事实上,从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正式发布以来,汽车产业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地方政府多方面、全方位的支持,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理性地提供优惠和扶持政策,也让汽车产业和地方经济遭受了许多不必要的“痛苦”。
如何避免重蹈覆辙?王青直言,一方面,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引导及布局,应当选择那些拥有比较优势,或从市场和要素的角度来看适宜进行投资的地方,避免盲目扩张;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增加投资时要合理定位,视具体情况来发展整车或零部件配套产业。王青强调,其实通过积极发展零部件和相关配套产业链,同样可以在全国的汽车版图上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尤其是对于那些本就缺乏传统整车项目的省市来说,放弃对整车项目的“偏好”,转向引进动力电池、电子元器件或售后服务等,也可以通过对接到产业链中,来达到增加投资、扩大就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目的。
值得指出的是,在地方大力发展汽车产业之际,中央的监管与协调同样不可缺少。“如果完全让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不会出现‘圈地’现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指出,在资质审批权已下放至地方的新环境下,我国更需加强产能监管和预警措施,严防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假借新能源汽车建设之名“圈钱圈地”,导致出现投资过热的现象。
“在这一轮投资热潮中,不排除可能会出现一些烂尾工程和一些本来就不是以发展本地汽车产业为目的的投资项目。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项目很快就会被识别出来并被市场所淘汰。当然,不可避免的是当地政府也要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王青建议,从根本上,单靠地方或企业来解决盲目投资或投资过热的问题不太现实,这就需要国家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财税方面的关系。如果地方支出责任与财税收入不匹配,那么地方招商的冲动与压力就会持续存在,难免会出现招商引资的狂热问题;另外,管理部门可以在政策方面进行一些引导,或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复建设以及盲目投资等问题的发生。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本站总访问量8216441次
欢迎关注
江苏省汽车流通
协会微信平台
江苏省汽车流通协会 页面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9980号-1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南京